兩岸觀察|Observe
賴清德捏造“臺獨分裂”史觀,挑戰(zhàn)人類文明正義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5-07-02 15:16:29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2025年,在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即將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的歷史時刻,賴清德不是去紀念血灑疆場的抗戰(zhàn)先烈,銘記被侵略被奴役的慘痛歷史,警示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危險,反而走向與臺灣民眾意愿背道而馳的道路。賴清德上臺以來違背島內主流民意,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編造所謂“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企圖蠱惑島內民眾,誤導國際輿論。近日,更是啟動所謂“團結國家十講”,企圖運用歷史虛無主義手法,憑空編造所謂歷史“論述”,妄想用謊言和斷章取義為“臺獨”分裂制造根據,挑戰(zhàn)正義,挑戰(zhàn)文明,挑戰(zhàn)全體中華兒女!
賴清德妄圖切割中國臺灣地區(qū)歷史脈絡。賴清德在講話中居然稱“臺灣自古以來就有獨立生態(tài)系”,臺灣是“南島文化起源地”,這是典型的睜眼說瞎話!他刪去中國歷代政府管轄臺灣的事實。臺灣自古屬于中國的歷史經緯清晰、法理事實清楚。絕大多數臺灣同胞包括少數民族都是歷史上不同時期從大陸遷居過去的,大量史書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民開發(fā)臺灣的情景,最早可上溯到三國時期。宋元以后,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臺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清朝政府1684年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1885年改設臺灣為行省,是當時中國第二十個行省。臺灣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賴清德的講話歪曲二戰(zhàn)歷史,偷換概念、混淆是非,以“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蠱惑島內民眾、誤導國際輿論,偷渡其“臺獨”主張,試圖通過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激發(fā)所謂“臺獨”意識,妄圖將二戰(zhàn)反法西斯、反侵略的正義歷史與民進黨謀求分裂國家的邪惡勾當相提并論,來激發(fā)臺灣民眾“反中抗中”情緒。他重新定義“侵略”概念的內涵,公然挑戰(zhàn)人類文明基本的歷史正義和法理正義,賴清德在“講話”中強調所謂“面對來自外部的威脅與文攻武嚇,臺灣更需要團結一心”。賴清德的戰(zhàn)爭觀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符合現實世界,純屬主觀臆造、自欺欺人。賴清德刻意淡化中華民族抗戰(zhàn)歷史。賴清德上臺一年多來,對與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息息相關的重大抗戰(zhàn)紀念日都避而不談,這是對抗戰(zhàn)歷史的刻意遺忘,險惡用心不言自明。民進黨當局日前首次舉辦紀念二戰(zhàn)“歐洲勝利日”活動,歪曲二戰(zhàn)歷史,夾帶“臺獨”私貨,背叛民族,令人不齒。實際上,臺灣回歸中國正是二戰(zhàn)勝利成果和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賴清德在“講話”中罔顧《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條款》的歷史事實,重彈“臺灣地位未定論”老調。
賴清德曲解二戰(zhàn)后秩序和法理,顛倒黑白、是非。賴清德在講話中歪曲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并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僅指處理聯合國席次代表問題,無涉臺灣”。進而把大陸反“臺獨”、促統(tǒng)一污蔑成所謂“破壞現狀”“侵略擴張”“改變戰(zhàn)后秩序”,為其所謂“臺獨”分裂、“反中抗中”找根據,這是顛倒二戰(zhàn)是非、否定戰(zhàn)后秩序、歪曲兩岸現實的行徑。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歷史,包括臺灣人民反抗日本長達50年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是賴清德無論如何歪曲、解構、重塑,都無法否定的歷史事實和法理正義。賴清德之流的歷史敘述,存在一系列致命的結構性矛盾。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認清賴清德當局冥頑不靈的“臺獨”本性,看透他們的虛偽面目,揭穿他們的拙劣伎倆,堅定做民族復興的同行者、兩岸和平的捍衛(wèi)者!(作者: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