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春天贈予我一首歌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3-31 15:26:57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3月31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三,上巳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怎么能少得了山歌?當銅鼓配上電子音,當三月三遇見螺螄粉。改編版《山歌好比春江水》壯家天琴×說唱×高鐵穿山,匯入Z世代節(jié)拍,讓我們穿越時光記憶,相聚在歌圩,放歌一碧千里的春江水。
“三月三”是一個琴鍵
“‘三月三’對我來說是一場假期”
“‘三月三’是相聚,是傳統(tǒng),也是一種認同”
……
參演學生們用不同聲部詮釋著這個節(jié)日的意義。
而在編配人莫軍生教授眼中,“三月三”如同一個琴鍵:“按下它,壯鄉(xiāng)的山水、親人的笑顏、古老的歌謠都會化作旋律奔涌而出。”這位鐘情壯族嘹歌的音樂人,數(shù)十年來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間尋找和聲——天琴遇見電子音、銅鼓混入說唱節(jié)律,琴鍵下的樂章早已超越節(jié)日本身,成為民族文化的生長年輪。
這個琴鍵,也連接著廣西的山水、壯鄉(xiāng)的親人?;蛟S正如此次參演的學生們表達的那樣,“三月三”是假期,是團聚,是傳承,它像是一個神奇的紐帶,將廣西人民的心緊緊相連,無論身處何方,每當這個節(jié)日來臨,都能感受到那份濃厚的鄉(xiāng)情和歸屬感。
春江入海 山歌向云
“原曲是山水的詩,改編版要做時代的日記。”莫軍生教授說?!渡礁韬帽却航愤@首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經(jīng)典,曾被劉三姐傳唱至大江南北。原曲以春江水隱喻壯鄉(xiāng)兒女的堅韌,而今的改編版則在第二段說唱中嵌入“螺螄粉混搭老友粉”“高鐵穿山如箭起”等當代意象。
“這首歌展現(xiàn)的是廣西人的價值觀,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共生。”
改編版歌曲創(chuàng)作中,少數(shù)民族唱腔和樂器的運用,將廣西的民族特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竹笛、侗笛的悠揚旋律,銅鼓的渾厚聲響,與壯族、侗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唱腔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音樂風格,讓人仿佛置身于廣西的青山綠水之間,感受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
從歌圩上的古老對唱到短視頻平臺的創(chuàng)意改編,《山歌好比春江水》始終是“三月三”的靈魂之一。當春江水匯入民族海的浩蕩,這首山歌正以古老基因激蕩時代新聲,見證壯鄉(xiāng)在守護與開拓中踏浪前行。
相關新聞
- 2025-03-31貴州望謨:喜迎布依“三月三” 紫茶大會盛大啟幕
- 2025-03-26打卡“三月三” 體驗“最炫民族風”
- 2024-04-16當臺灣“網(wǎng)紅”邂逅廣西“三月三”
新聞推薦
- 7月,你好!2025-07-01
- 深中通道通車一周年 逾20萬艘船舶平安通過深中大橋水域2025-07-01
- 上半年福馬“小三通”航線客流量同比增長52%2025-07-01
- 山水有味人有情 兩岸創(chuàng)業(yè)青年相聚浙江溫嶺2025-07-01
- 這個新興職業(yè) 讓沉淀千年的文化“隨手可摸”2025-07-01
- 京韻鏗鏘耀榕城 閩臺共譜梨園曲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