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匠心筑家園 方圓承古今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4-14 12:04:40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福建土樓”起源于宋元時期,它是獨特的山區(qū)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理念,體現(xiàn)了人文造詣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共享。2008年,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的《文化中國行》,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閩西和閩南地區(qū),是適應大家族聚居的巨型樓房住宅,由于所處山區(qū),因此防御功能是土樓建造的第一要素。
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筑師 黃漢民:底下墻腳是鵝卵石的,想把它撬開不容易,這么厚的墻,底層是廚房,二層是谷倉,上頭才住人。廚房、谷倉基本上有的都不開窗,像這個就開小小的窗。要想強行進來太不容易了。
土樓的建筑特點,不僅體現(xiàn)在外觀上,在內部建構上也很有講究,土樓的墻壁,是用生土夯筑而成,厚重又堅實。不論是圓樓還是方樓,福建土樓大多都會以中線為軸左右對稱,將最重要的建筑物置于中軸線上,再向四周延展,以強烈的向心性來彰顯家族的凝聚力。“一人有喜,全樓歡慶;一家有難,合樓幫扶。”而土樓里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古樸的家具、裝飾,都體現(xiàn)了樓主的審美情趣和勤勞智慧。
漳州市文物保護委員會專家 簡榮偉:每個樓門都有楹聯(lián),像這種彩繪能夠保存到現(xiàn)在也是非常不容易。這就體現(xiàn)我們主人對建這個土樓,希望以后人丁要興旺,特別是要重視文化。
2008年,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經全面普查,福建土樓現(xiàn)存3700多座。
2022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在漳州華安等地選取7座土樓嘗試活化利用,在修繕的同時,建成土樓觀景平臺,讓游客更便利地欣賞土樓周邊的風光,不僅守護了歷史根脈,還激活了經濟、生態(tài)、社會的多重價值。
相關新聞
- 2024-11-25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qū)免票之旅盛大開啟!
- 2025-03-19南安鄭氏:成功故里 人生海海
- 2025-02-27福建發(fā)布十七條惠臺利民新措施 建設好兩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
新聞推薦
- 菜市場“煥新潮”圈粉年輕人 代炒菜服務你體驗了嗎?2025-07-21
- 廈門自貿片區(qū)推出兩岸跨境健康險“健易?!?/a>2025-07-21
- 平潭推出對臺“離境退稅+”入境消費互惠模式2025-07-21
- 兩岸青年走進浙閩:探尋中醫(y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2025-07-21
- 同源共響 甬臺青少年共譜民樂新章2025-07-21
- 跨海來義剪 青絲牽兩岸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