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里的“種子庫”真的存在嗎?走吧!帶你去看看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1-02-22 15:46:11 | 來源: 新華網(wǎng) |
電影《流浪地球》中,科學家們在空間站冷藏了1億顆農(nóng)作物種子,以防備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作物滅絕。那么在現(xiàn)實世界中,真的有這樣的“種子庫”存在嗎?
其實這樣的“種子庫”在地球上確實存在著。它們被稱為種質資源庫。
近日,新華網(wǎng)記者在國家作物種質庫副研究員張金梅帶領下,探訪了位于北京全國最大的國家作物種質庫。
種子也有身份證?
在這里,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種子被分裝在無數(shù)小紙袋中,紙袋上明確標注著它們的“身份編碼”。專業(yè)人員能夠從“種子身份證”中輕松識別各種信息:比如它們來自何方、是何種類、有何特殊之處等等。
入庫前需要什么樣的流程?
這些種子,需要經(jīng)歷初清理、發(fā)芽、干燥、登記、封裝等程序,最后入庫,并且每隔5至10年要取出樣品出庫重新檢驗一遍,以確保它們的發(fā)芽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記者在發(fā)芽室看到,工作人員將種子抽取樣本后放入特殊的實驗設備進行發(fā)芽率檢測,合格后才能具備入庫條件。
需要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入庫?
在發(fā)芽室旁邊是種子干燥室,工作人員在這里對種子進行干燥處理,使含水量降至5%—7%,這種條件才是最適宜長期保存的。
通道的盡頭,就是滲透著寒氣的低溫種質庫。
張金梅介紹,倉庫有兩部分,入口處是一個很小的適應間,溫度比外面低,但沒有達到-18℃。入庫或出庫的種質資源,會在這里停留15天左右,適應溫度的變化,然后才會進入下一步操作。
“核心庫”長啥樣?
倉庫中,擺滿了四五米高的架子,裝在小金屬罐里的種子被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兩排架子之間的縫隙很小,要通過機械才能挪開架子,讓工作人員進入存取。
張金梅介紹,零下18攝氏度、濕度小于50%的國家種質庫,種子在這里的保存壽命可延長到50年以上。種子是農(nóng)業(yè)的“芯片”,而在我國,能將種子保存壽命延長到50年以上的長期庫有兩個。位于北京的這個國家種質庫于1986年建成,總面積3200平方米,保存了糧、棉、油、果、蔬等340種作物,主要任務是對農(nóng)作物、蔬菜、牧草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進行長期戰(zhàn)略保存。另一個長期庫是位于青海西寧的復份庫。
另外,一座新的種質庫正在建設,地址位于中國農(nóng)科院內,新庫使用了更多的科技設備,將是一個全自動的智能庫,設計容量為150萬份。屆時,更多的作物種質資源將會得到更好的保存。
(記者 袁晗 陳杰 配音:關心 海報:王曄)
相關新聞
- 2021-02-02科學家發(fā)現(xiàn)須鯨新物種 生活于墨西哥灣
- 2020-12-28長這樣!中國研究團隊在南海首次發(fā)現(xiàn)神秘喙鯨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jīng)Q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