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數字藝術里的新國風

作者:師濤(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互動媒體專業(yè)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CG,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縮寫,是通過計算機軟件繪制的一切圖形的總稱。數字繪畫是CG眾多藝術形式中的一種,主要指用計算機通過繪畫軟件,以手繪板等為工具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被廣泛應用于電影、游戲、插畫、廣告等領域。數字繪畫在短短幾十年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從服務商業(yè)到藝術表現。與傳統(tǒng)架上繪畫相比,其在載體上充分利用了新時代的新興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的工具局限和不可復制性,逐漸被人們接受并喜愛,成為當下繪畫創(chuàng)作的新方向。

 

驚艷,數字藝術里的新國風

 

遇見飛天(數字繪畫) 離城

 

驚艷,數字藝術里的新國風

 

江洄(數字繪畫·局部) 游美玲

 

近年來,隨著軟硬件技術不斷提升,數字繪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國傳統(tǒng)繪畫形式與技法在數字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與轉化也成為當下數字藝術發(fā)展的方向。各種根植于傳統(tǒng)繪畫并進行了數字化演化的優(yōu)秀作品不斷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這些作品在網絡中的呈現,使得當下的年輕人以全新的方式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魅力所在,對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以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為藍本改編的動畫電影,到以中國歷朝歷代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經典游戲,再到屢屢刷屏微博、微信的各類古風插畫……數字藝術家筆下那些華美璀璨的中國傳統(tǒng)服飾、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以及富有中國特色的宏大場景,早已征服了萬千觀眾的心。新興繪畫工具與傳統(tǒng)繪畫語言的成功結合,除了依賴于對傳統(tǒng)紋樣、造型、配色等視覺符號的使用,其優(yōu)質畫面的營造更離不開畫師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的借鑒。

 

線,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基本表現語言。工筆白描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典型表達方式,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畫的線是通過藝術家主觀提煉,用于概括物象形態(tài)、表現形體結構、表達藝術家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而線條的塑造和運用,在當今數字繪畫創(chuàng)作中同樣重要。用數字繪畫模擬和表現中國傳統(tǒng)的白描作品,其藝術效果是極佳的,但難度也是巨大的。傳統(tǒng)工筆白描的筆法多樣,從用筆的輕、重、提、按,到運筆的快、慢、頓、挫皆需一氣呵成。在面對電腦屏幕,以手繪板創(chuàng)作白描作品時,只有建立在對線條節(jié)奏和造型理念的理解基礎上,才能使作品具有工筆白描的藝術質感。

 

以數字繪畫作品《山海經——窮奇》為例,作者梁茵桐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將“窮奇”這一記載于《山海經》中的神話形象轉化為一人一獸的組合形態(tài),并以工筆白描的手法進行表現。畫師在表現人物的臉和手等部位時,以較重的線條處理結構的轉折處,這有利于人物結構的清晰表達,而在相對平緩的結構處則使用輕線,突顯虛實的對比效果,最終使畫面的空間感和工筆白描線條的韻律得到有機的結合。

 

在此作品中,人物身上的飾品及紋樣皆采用線的虛實變化表現前后層次。細觀每一根線條,都有節(jié)奏的變化,而非輕重、粗細相同的“死線”。畫面整體疏密節(jié)奏得當,背景造型相對前景較為簡單,構成了前景與背景的主次對比關系,最終使得作品既有立體造型的透視感,又不乏線條的律動之美。

 

水墨畫同樣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因其追求“以形寫神”的境界,再加上其繪制過程的隨機性、偶然性等特點,使得數字繪畫中能夠淋漓表達中國水墨氣韻的作品少之又少。

 

驚艷,數字藝術里的新國風

 

天咫(數字繪畫) 劉遠

 

驚艷,數字藝術里的新國風

 

山海有靈(數字繪畫) 吳俊達

 

游美玲的數字交互作品《江洄》的背景動畫部分,運用的便是水墨畫的表現語言。畫師描繪了魚兒在水墨荷塘中游動的場景,力求表現出水墨交融的生動氣韻。作品以長卷展開,荷花從左至右錯落排布,幾尾魚兒在其間游動,為安靜的畫面增添了動感的同時,營造出均衡又富有變化的畫面效果。畫師充分利用數字筆刷的深淺、軟硬變化,以變幻的墨色表現出畫面中物象的遠近、主次及虛實。其中,荷葉濃淡相間,葉脈以焦墨勾勒,生動展現出水墨暈染的審美趣味。此作品利用數字繪畫技術較為真實地還原了水墨畫的筆墨意蘊,將傳統(tǒng)繪畫與數字繪畫兩者的技法進行了有機結合,是以數字藝術表現傳統(tǒng)水墨的一次大膽嘗試。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公認的藝術寶庫。敦煌壁畫作為我國繪畫藝術的瑰寶,其創(chuàng)作風格歷經多個朝代更迭,在藝術傳承中不斷融合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造型夸張、用色大膽、題材豐富、獨具個性等特點。在數字繪畫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數字藝術家中依然有著大量敦煌壁畫的熱愛者,他們從敦煌壁畫中借鑒其表現手法和藝術精華,最終創(chuàng)作出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的“數字敦煌世界”,讓人耳目一新。

 

數字藝術家離城在創(chuàng)作《遇見飛天》系列作品時,便充分吸收了敦煌壁畫的色彩構成和畫面布局方式。為了使作品體現出壁畫歷經風雨洗禮的滄桑之感,畫師在描繪畫面細節(jié)時,直接以圖層疊加、特殊筆刷肌理等方式模擬出色彩風化脫落的藝術效果,復原出壁畫斑駁的質感,完美“復刻”了敦煌壁畫的藝術特征。

 

驚艷,數字藝術里的新國風

 

山海經——窮奇(數字繪畫·局部) 梁茵桐

 

驚艷,數字藝術里的新國風

 

神之桂(數字繪畫) 釋開達

 

在人物的造型設計上,離城借鑒了敦煌壁畫中夸張的人物體態(tài)特征來表現舞者的舞姿,不禁讓人想起“反彈琵琶”這一敦煌壁畫經典造型。衣飾飄帶的走向依附于人物動態(tài)趨勢,使人物形象產生飄逸的動感。值得一提的是,主體人物背后的火焰圓盤圖案形似中國傳統(tǒng)藻井圖案與火焰紋的結合。其邊飾圖案為緊密排列的蓮瓣紋,與中心繪制的一朵蓮花相互呼應,藝術家的精心營造可見一斑。

 

此外,充分吸收與借鑒傳統(tǒng)年畫的造型、色彩,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題材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數字繪畫作品也不勝枚舉。如倪傳婧的《吉星高照》,作品中的公雞形象在線條處理上采用了長線勾勒,并將頭部、軀干、尾部處理為夸張的曲線轉折,形成連貫的“S”形,營造出流暢的畫面效果。在配色上,畫面多選取紅、黑、黃等中國古典色彩,使作品在富有裝飾感和視覺沖擊力的同時,還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年畫的審美情趣。

 

數字繪畫是一種年輕的藝術形式。中國傳統(tǒng)藝術可以為數字藝術注入豐沛的文化養(yǎng)料,而數字藝術的嶄新表現形式則可以為傳統(tǒng)藝術帶來前所未有的呈現方式。如何讓更多的數字繪畫作品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中國風”的形式模仿中,使其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形式真正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還需要年輕的數字藝術家們進一步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美,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尋找二者的內在聯系,研習經典、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數字藝術里的國風新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