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一直走在“獨”的路上,差別只是腳步快慢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5-11 15:36:27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疫情期間滯留湖北的臺胞被民進黨當局雙標對待。(圖片來源:臺媒)
據(jù)香港中評社報道,針對兩岸關系新形勢,臺灣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余元杰認為,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一直走在“獨”的路線上,今年1月公告的“反滲透法”更形同把大陸當成“敵國”,近期以來,從炒作旅行證件改名、臺灣中華航空“正名”、美國通過“臺北法案”、張經(jīng)義事件等事件觀察,民進黨當局雖沒有高舉“一邊一國”大旗,但仍不偏不倚地走在”獨”的路線上,只是隨著時勢發(fā)展,腳步或快、或慢而已。
余元杰從五個事件案例分析了民進黨當局的行為:
首先,通過炒作“防疫成效”、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攻防等,凸顯“臺灣有別于中國大陸”,接著,泛綠的“時代力量”智庫3月29日公布最新民調(diào),指稱有高達74.3%的受訪民眾,支持將所謂“臺灣護照”上的英文名去掉“CHINA”相關字樣,改為“TAIWAN(臺灣)”,避免被誤認為中國人。
其次,將臺灣華航更名為“臺灣航空”一事,臺灣已有超過4萬人連署??赡芤驗?ldquo;更名”將立刻撼動華航生存根基,或是民進黨當局另有考慮,才讓官員暫時沒有進一步的推進動作,實際狀況并不明朗,這還需進一步探究。
第三,3月26日,特朗普簽署“臺北法案”,在美國和臺灣并無所謂“邦交”的情況下,美國國會以法律規(guī)范,迫使行政部門思考,如何讓臺灣地位漸漸邁向“正?;?rdquo;。
第四,臺灣陸委會決定援引所謂“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對臺灣籍的東方衛(wèi)視記者張經(jīng)義開罰,呼應了今年1月實施的“反滲透法”。在所謂“敵對勢力”、“滲透”定義模糊的情況下,島內(nèi)執(zhí)政者對所謂“國家認同”、“忠誠度”、“統(tǒng)戰(zhàn)”、“國家安全”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解釋權。
第五,今年2月11日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先是宣布,考慮人道精神和人員防疫管理,將有條件開放陸配子女入境。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第二天卻召開記者會,撤回臺灣陸委會所宣布所有相關陸配子女回臺入境政策。陳時中更強調(diào):當初沒有選擇臺灣戶籍,就要承擔自己的選擇。這一方面凸顯了民進黨當局內(nèi)部溝通出現(xiàn)狀況,更嚴峻的是,顯示整個民進黨的黨政系統(tǒng)中,對于兩岸政策,鷹派勢力實已居于獨大的局面。
余元杰解釋,2020年以來的4個月里,從這5件個案的發(fā)展與轉折,可以看出民進黨對兩岸關系采取的強硬立場,甚至以所謂“敵對國家”對待大陸,并且對大陸百萬臺胞產(chǎn)生了恫嚇寒蟬效應。由此可見,民進黨當局在完全掌握立法、行政的絕對優(yōu)勢下,持續(xù)從內(nèi)、從外的往“獨”的方向推進,只是可能因應一時的情勢需要,才會調(diào)整步伐的快慢而已。
臺灣某些勢力主動把大陸當成所謂“敵國”了,還能期待什么?“臺獨”分子不斷試圖挑戰(zhàn)大陸底線,后果是極其危險的。
相關新聞
- 2020-05-11民進黨當局大手筆撒錢,沒解經(jīng)濟之困,反而再添亂局!
- 2020-05-11臺青控訴:“割據(jù)政權”荼毒在陸臺青,凸顯其不合法性
- 2020-05-11署名文章:民進黨當局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
- 2020-05-11署名文章:民進黨的“叫魂術”還能愚弄臺灣民眾多久?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jīng)Q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