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讓成語成為孩子歷史文化的啟蒙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05 10:22:20 | 來源: 新華社 |
成語故事如何化身一把“鑰匙”,開啟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大門?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宋慶齡學校的“宋慶齡講壇”上,就“從成語故事中學中國歷史文化”這一主題,與約1300名中外師生展開互動交流。
在周功鑫看來,一個小小的成語,背后“具有史實的內涵”。她從“完璧歸趙”成語故事講起,從服飾到交通工具,從飾物到器皿……隨著故事的展開,戰(zhàn)國時期人們的生活場景圖徐徐展現(xiàn)在現(xiàn)場學生面前。
“圖畫中的細節(jié)皆可一一考據(jù)。”周功鑫講道,比如故事中宴會上盛食物的“豆”,原形出自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皿。
動畫片講述的“邯鄲學步”成語故事輕松幽默。在同學們開懷大笑的同時,周功鑫為大家講述了成語背后的文化內涵,帶領學生一層層去深入思考。
對成語故事別開生面的講述方式讓孩子們非常興奮。“新奇有趣!”來自上海宋慶齡學校四年級一班的陸詩慧說,這堂歷史課不僅有老師在講臺上講授,還有令她印象深刻的文物圖片、動畫片,“我還想馬上去博物館了解成語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博物館工作40余年,周功鑫致力于中華文化的普及、推廣和傳承?;诓┪镳^教育“物導向”的特性,周功鑫還主編一批中華文化故事書籍,以承載著史實內涵的成語為媒介,通過圖畫、動畫片等活靈活現(xiàn)的形式,讓成語“回到發(fā)生的那個時代”,幫助孩子學習看似“遙不可及”的歷史文化。
“只有讓孩子既動腦又動手,‘活’起來的文物才能極大激發(fā)孩子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熱情,讓好奇心轉變?yōu)樽园l(fā)主動學習的動力。”周功鑫說。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王宛藝 郭敬丹)
相關新聞
- 2019-10-25臺灣教育界人士:“去中國化”教科書淪為民進黨的“政治宣傳品”
- 2019-10-17戕害下一代 臺歷史教科書每年教出20萬"臺獨"分子
- 2019-10-16“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jù)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臺南
- 2019-10-16謬論頻出 臺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jīng)Q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