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部長”吳釗燮下不下臺,結果都一樣!

近期,臺灣媒體及輿論針對臺當局接二連三“被斷交”,要求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下臺負責。然而,過了這么長時間,吳釗燮不但毫發(fā)無損,而且依然穩(wěn)坐在外事部門負責人的地位上,好像被丟失“邦交”跟他沒有一點關系。于是吳釗燮被人贈送綽號為“斷交部長”。

 

如果從吳釗燮任上出現“五連斷”如此惡劣的表現來看,并且一個星期就連丟兩個“邦交國”,從常理上講,必須下臺負責,以承擔應有的責任。吳釗燮也提出辭職,然而,蔡英文卻極力地慰留了他,使他輕松免責。你說怪不怪,原因何在?

 

其一,蔡當局在為自己開脫。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由蔡英文親自選拔,一手任命,可以說是蔡英文的心腹之人,如果把“斷交潮”的責任打到吳釗燮身上,這無疑等同于蔡英文也要承擔責任,脫不了干系。所以蔡英文并沒有問責于吳釗燮,而是在每次出現臺灣“友邦”“斷交”之后,蔡當局幾乎是同一口徑,把責任全部推給中國大陸,說這是大陸對臺灣打壓手法。這次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基里巴斯與臺灣“斷交”,蔡辦發(fā)言人稱這是“中國蠻橫行為,非我方責任”。把蔡當局自身的責任推的一干二凈,把臟水潑向大陸,還表現出與中國大陸斗爭到底的“勇士”形象。其目的就是為自己開脫責任,轉移事件焦點?!?/p>

 

其二,吳釗燮下不下臺都扭轉不了“斷交”的頹勢。蔡當局很清楚,臺灣這些所謂的“邦交”離臺而去,可不是一個外事部門負責人所能左右了的事情。吳釗燮下不下臺,換不換人,都無法阻止這種“斷交”趨勢。說句實話,因為問題不是出在吳釗燮身上,而是出在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上。蔡當局的兩岸政策已經出了問題,破壞了兩岸現狀,“斷交”也就必然了。

 

其三,蔡當局還需要吳釗燮繼續(xù)擔當其外事木偶。吳釗燮之所以被蔡英文慰留,皆因其堅決執(zhí)行蔡英文的對外政策和指示,做到百分之百地服從。換句話講,蔡英文怎能會讓這樣一個堅決執(zhí)行自己政策和意志的人離開?她還需要吳繼續(xù)為其沖鋒陷陣,擔當其布局的棋子,特別是在2020年選戰(zhàn)開打之際,更需要有一個穩(wěn)定執(zhí)政團隊,免得內部生亂,影響選情。日前,吳釗燮在接受瑞士“時報”專訪時說“臺灣處在對抗中國威權主義擴張的前線”,這就充分說明吳釗燮甘當蔡英文的外事執(zhí)行木偶,為其背書。

 

蔡英文正是基于上述因素,也就無需換掉吳釗燮了,使他輕松過關,繼續(xù)干“斷交部長”。

 

臺灣所謂的“友邦”紛紛與臺“斷交”,充分說明,其一,大多數國家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高度認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其二,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在當今世界得到了真正的展現,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已經走進了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央,在世界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臺灣所謂“邦交國”與臺“斷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兩岸在2008年至2016年,之所以能夠達成“外交休兵”,其前提是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走和平發(fā)展之路,才達成“外交休兵”這種默契。而現在蔡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局面,“外交休兵”的局面自然也被蔡當局所打破,也就不可能再有兩岸“外交休兵”之現狀了。之前赴臺個人游被取消也是這個原因所致。

 

蔡當局上任不到4年的時間,接連不斷有7個所謂的“邦交國”離臺而去,即便有美國對這些“邦交國”進行嚇阻,阻止與臺“斷交”,但這些“邦交國”依然頂著美國的壓力,也要棄臺。說明了什么?說明這些“邦交國”看清了當今世界的發(fā)展大勢和國際政治新的格局,他們從本國利益出發(fā),順應國際發(fā)展的大勢,認為選擇與中國大陸交往合作更有前途,更有利于本國的發(fā)展,是正確的選擇。所以,他們無畏美國的壓力,紛紛與臺“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

 

蔡當局奉行的“依美抗中”路線,緊抱美國大腿,把希望都寄托到美國身上。然而,在美國日漸式微的態(tài)勢下,蔡當局這種自戀心態(tài)終將要失敗。

 

蔡當局若看不清國際發(fā)展大勢,還繼續(xù)在“臺獨”黑道上越走越遠,剩下所謂的“邦交國”最終會“清零”,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蔡當局只要不改變兩岸政策,那么“斷交部長”吳釗燮下不下臺,或者換上誰,結果都是一樣,改變不了被“斷交”的命運。(中國臺灣網網友:我心飛揚)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