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臺灣政治家多還是政客多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6-15 10:36:06 | 來源: 中國臺灣網 |
如今的臺灣社會,缺乏能被稱之為“政治家”的人,今天藍色、明天綠色者不知凡幾,美其名曰“跳脫藍綠”,其實追求的只是一己私利;今天綠色、明天藍色的人也有,不過“血統(tǒng)不純”,長官難以信任,綠營選民也會鄙棄而去。技術官僚時代也已遠去,不管是馬英九還是蔡英文,都喜歡用學者出身的官員,也都喜歡施壓黨團跟行政機構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換黨執(zhí)政就換了腦袋,除了民進黨夢想“臺獨”,藍綠兩黨有何區(qū)別?
臺灣大部分臺面上的政治人物為自己而算計,缺乏對黨和臺灣地區(qū)未來的整體謀劃,這一點在藍營尤其嚴重。而民進黨盡管在2008年難以當選,“四大天王”為了爭提名還是搶破頭,雖然打贏國民黨很難,但泛綠陣營卻在謝長廷的領導下維持住了基本盤,為四年后與國民黨再戰(zhàn)提供了基礎。民進黨選出資淺新主席蔡英文后,派系龍頭和“革命前輩”指指點點不斷,但還是認可黨中央的權威,聽其差遣。與之相比,國民黨洪秀柱治下黨團不動、地方黨部主委神隱,也有兩者黨內文化的差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民黨開放各級選舉、民進黨走入體制內抗爭,兩黨就開始以選舉為黨的未來。政黨運作都以選舉為核心,只關心如何拿下政權,而不在乎選后如何執(zhí)政,甚至當選后只是著眼于“完成”選前對選民的承諾(被稱之為“政策買票”),以便于下一次“政策買票”、繼續(xù)當選,由此衍生高福利、亂開建設支票以及不斷架設新的政府機構來安排冗員。
各政黨尤其在乎四年一度的領導人選舉,并以兩屆領導人選舉中間的“九合一選舉(縣市長、議員等九項公職選舉)”為“期中考試”。臺灣兩年一度重大選舉,補選、黨職選舉和農漁水利等泛政治組織選戰(zhàn)不斷,有大陸網民甚至疑問,臺灣一年到頭都在選舉嗎?的確,臺灣要么在選舉,要么在準備選舉。
國民黨長期在野后,再不能憑借“黨政不分”體制培養(yǎng)黨政全能的技術人才,“技術官僚拼經濟”的神話破滅;在民進黨的文宣攻勢下,兩岸政策陷入迷惘,也成為敗選的重要原因。民進黨則因為自己的選舉勝利而自認為裹挾民意,蔡英文甚至在2014年早些時候夸下??冢J為年底縣市長選舉打的好,大陸的兩岸政策會朝民進黨靠近,“美國人也沒什么話說”。事與愿違的是,2014、2016兩場選舉民進黨都近乎全勝,然而大陸的“一中原則”仍然未變,就有島內媒體反問:選舉打贏了,大陸的兩岸政策靠向蔡英文了嗎?
能稱為政治家的人,必然有政治理念,又有政治能力,放眼臺灣政壇,的確沒幾個能算得上。選舉社會下也的確再難出現二者兼?zhèn)涞娜?,以政客來指代臺灣的政治人物,想必是更合適的詞語。(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新聞推薦
- 近6千億元產值!中國衛(wèi)星導航應用多領域突破、國際影響力攀升2025-05-19
-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促成一批兩岸產業(yè)經貿項目合作2025-05-19
- “第二十屆臺灣人才廈門對接會”在廈舉辦2025-05-19
- 4小時快速尋親 速解臺胞尋親難題2025-05-19
- 在戛納中國館,跟著電影游中國2025-05-19
- 在德國博物館看世界海圖上的中國航海文明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