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負面事件香港仍具吸引力 “五一”內地赴港游好于預期

新華社香港5月3日電(記者蘇曉)“五一”小長假2日結束,香港特區(qū)政府入境處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天小長假共有逾47.2萬人次內地游客訪港,同比增長7.1%,好于預期。

 

香港旅游業(yè)人士表示,內地游客不跌反升,反映香港游對內地居民仍有吸引力,只要不再有負面事件發(fā)生,訪港內地游客人次在今年第三、四季度有望持平回升。

 

今年2月份內地訪港旅客同比大跌26%,香港旅游業(yè)步入“寒冬”,業(yè)界普遍對“五一”小長假不抱希望。最終訪港內地旅游團同比下跌一半,但“個人游”卻出人意料有增長。數據顯示,3天小長假共有47.2萬人次內地游客訪港,同比增長7.1%,其中“個人游”占65%,達30.8萬人次。

 

特區(qū)立法會旅游界議員姚思榮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小長假表現令業(yè)界松了一口氣。“情況正慢慢好轉,4月份比3月份有好轉,而五一小長假的數據也比4月份要好。”

 

香港旅游業(yè)議會總干事董耀中對記者說,內地旅游團減少,但整體內地游客上升,反映內地朋友仍喜歡來香港,只是旅游團方面,業(yè)界要想辦法減少負面影響。

 

來自珠海的黃小姐在五一期間以1000港元報團來港三日兩夜,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曾被導游帶去迪士尼和珠寶店強逼購物,最終只買了少許,反而在自由活動時到銅鑼灣,花了2000港元買護膚品。

 

“很多人感覺,來港購物的低價團不是他們想要的服務和購物安排,繼續(xù)用低價團來吸引內地游客的做法在內地越來越不受歡迎。”姚思榮說,“未來內地赴港‘個人游’所占比重會越來越大。”

 

3日,記者在時代廣場遇到來自四川的彭先生,這是他和朋友第一次來香港旅游,他們正利用在香港的最后一個上午購物。他說,之所以選擇來香港旅游是因為小長假時間太短,能選擇的境外旅游目的地不多。

 

姚思榮估計,“五一”小長假訪港的“個人游”以居住在廣東省的內地居民為主,“估計廣東省以外的游客增長沒那么大,3天小長假時間短,要出國旅游最少要4、5天,還要請假。”

 

記者發(fā)現,與過往不同,今年“五一”小長假傳統(tǒng)旅游旺區(qū)客流量沒有明顯增多,相反在離島、郊野公園等香港人假日休閑的去處多了內地游客的身影。

 

姚思榮說,“廣東省居民現在平常兩三天假期,他們都喜歡來港,到不同區(qū)來消費,了解當地文化,看看博物館,也包括到離島、郊野公園進行休閑、娛樂,這種情況這兩三年越來越明顯。”

 

小長假期間,傳統(tǒng)旅游消費區(qū)客流雖較平日多,但不復早幾年的盛況。其中,銅鑼灣時代廣場以往下午人流高峰期擁擠的情景不再,商場和附近街道客流疏落。相反,同一時段,沙田商場人頭攢動,由新城市廣場延伸至瀝源屋邨商場都人流暢旺,亦帶旺附近中高價食肆。

 

“哪怕只是喝一杯奶茶對香港都有幫助,不需要偏向高檔消費。”對于這種轉變,董耀中說,內地游客貴價奢侈品消費減少沒有問題。根據以往的調查發(fā)現,廣東省游客在港的人均消費約2000港元;廣東以外省份的游客人均7000港元。

 

觀察去年的游客數據可以發(fā)現,只要有負面事件發(fā)生,內地訪港游客就會下跌,經過一段時間,訪港內地游客人數慢慢回升。比如今年2月份發(fā)生旺角暴亂,當月內地訪港人次同比跌了26%,跌幅在3、4月份慢慢平穩(wěn)。

 

對此,姚思榮表示,香港還是內地游客境外游首選的地方之一,只是一些負面信息不斷影響他們來港意欲。董耀中說,對游客不禮貌的事有所收斂,香港仍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