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學生傾慕古風自學刻紙 盼續(xù)接千年古藝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28 11:21:4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圖為“90后“大學生盧明的刻紙作品《惠安女》。廖靜攝
中新網泉州4月27日電 (廖靜)2年多的時間里,華僑大學“90后”大學生盧明200多幅栩栩如生的刻紙作品,除了紅樓夢、清明上河圖、古代仕女等,也包含英文、漫畫人物的新型題材作品。
刻紙是剪紙的一種。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后來,刻紙以節(jié)日里廣泛使用的“窗花”被熟知。如今,民間還保留有“北方粗獷、南方繁復”的刻紙風格。
“我并沒有經過專業(yè)學習,只是不停地刻。”27日,盧明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在高中時因偶然的機會,創(chuàng)作了一個花籃刻紙作品,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不過,后來因為忙于高考,就沒有再刻,直到大一下學期,她又重拾了這項技藝。
圖為“90后“大學生盧明的刻紙作品《雞騰飛》。廖靜 攝
日常她就喜歡動手做些古代的小物件,如古代仕女簪、衍紙等。盧明說,因為很喜歡古代的東西,所以接觸刻紙之后,她刻的大部分題材都是古香古色的。金陵十二釵、古裝影視人物“甄嬛”、李清照、文廟、京劇臉譜……她希望用這種方式把它們展現(xiàn)出來。
談起刻紙的過程,她介紹說,當時碰巧獲悉福建省藝術節(jié)的比賽機會,就提交了一件刻紙作品。不過,那次并沒有獲獎。自那以后,她又重新開始不停地練習,自己從網上買了刻刀,剛開始并不知道刻紙的藝術內涵,只是覺得刻出來的圖案好看。
刻紙傳承了上千年,而在這位23歲的女孩子手里仿佛就是“天賦”。剛開始,盧明從花鳥人物等簡單的圖案開始刻起。“當時從網上搜出一些喜歡的圖片,就開始刻,除了一些細線條和圓圈的地方不好刻,其余都還好。”
逐漸地,她開始能刻出帶場景的作品。如今,已經“輕車熟路”的盧明坦言,“刻紙并沒什么困難,真心喜歡就能夠沉得下去。”不過,由于沒有刻紙經驗與旁人指點,她剛開始并不知道怎么將刻好的作品粘貼出來,也因此毀掉了不少作品。
相較其他同學,盧明的“愛好”有點與眾不同。在隨后的兩年里,她利用課余時間不停地創(chuàng)作,嘗試著各種題材。“當時就是想刻出一些好玩的東西送師友,如今送出去的應該有100多幅了。”
最近,華僑大學為她舉辦了兩場個人刻紙展,盧明已是學校的“小名人”。步入大三下學期的盧明笑著說,這學期初,班主任見到她的作品后,建議她利用學校的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平臺,將作品向全校師生展示出來,也算是“獻禮”大學畢業(yè)。
“想給現(xiàn)在的年青人傳遞一種正能量。”盧明的班主任朱媞媞說,目前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趨于浮躁,很難沉下心來真正做一件事情。“我希望給學子們傳遞一種信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鼓勵他們一定要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
立體刻紙、染色刻紙、空間透視刻紙……從來沒有拜過師、求過藝,盧明自己慢慢摸索如何做出其他種類的作品。
泉州刻紙氛圍濃厚,涌現(xiàn)李堯寶等優(yōu)秀民間藝術者,該技藝還被廣泛應用于刺繡、花燈、戲劇服裝等其他藝術。盧明告訴記者,如今,還有人熱心給她介紹了泉州的老刻紙師傅,她正準備去拜訪請教,期待有新的突破。
“我想這應該是我一生的愛好,以后也不會放棄。”看到作品受到“點贊”聲不停,盧明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完)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