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或最高罰款100萬元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29 10:51:54 | 來源: 北京晨報 |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白陽)打著“維修性拆除”“原址重建”名義違規(guī)拆除文物建筑的亂象,今后有望得到遏制。28日,國務院法制辦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中明確,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的,將面臨最高100萬元的罰款。
據(jù)介紹,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將不可移動文物區(qū)分為“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兩大類。前者數(shù)量較少,保護管理較好;后者占到總量的85%,但缺乏明確的保護管理制度,成為文物破壞、損毀的重災區(qū)。
送審稿規(guī)定,不得擅自遷移、拆除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因建設工程需要必須遷移、拆除的,應當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屬于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應當進行考古發(fā)掘。凡是擅自修繕不可移動文物,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遷移、拆除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未進行考古發(fā)掘,擅自進行原址重建等行為,且未按照要求改正的,對責任單位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對責任人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送審稿還規(guī)定,根據(jù)文物保護的需要,可以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之外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nèi)進行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環(huán)境和歷史風貌,不得建設危害文物安全的建筑物、構筑物。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第十六屆兩岸電影展開幕 7部大陸熱門影片在臺北展映2025-05-22
- 國際茶日來“萬里茶道”的起點 赴一場茶香之約2025-05-21
- 覆蓋交通、醫(yī)療、食品等領域 “灣區(qū)標準”總數(shù)已達235項2025-05-21
- “溝通交流合作—醫(yī)學人文新視界”2025年魯臺醫(yī)學教育合作交流大會在青島開幕2025-05-21
- 臺商臺青扎根汕頭 共繪融合發(fā)展“同心圓”!汕頭上演兩岸交流的生動故事2025-05-21
- 仙岳山土地公廟:520浪漫邂逅,200多名兩岸青年共敘情誼2025-05-21